学院首页1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首页1  学院概况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建设的骨干学院之一。学院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的油气储运教研室和力学教研室1995年成立建筑工程系,1999年成立储运工程系,2001年成立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下设5个教学系;建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5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流专业,1个山东省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山东省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为A+;工程力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2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

学院教学科研体系完备,坚持产学研结合,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教学科研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学院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 6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7门课程入选山东省精品课,1门课程入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1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学院4篇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9篇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近五年,学院新增1项合同额达1.6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它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合同17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41项,获批山东省重点基金1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3项;年均科研经费突破4400万元;累计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48篇,其中2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省部级奖励17项,其中政府类奖励1项;授权发明专利219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教授25人,副教授5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4%,博士学位比例达到82%,有半年以上国(境)外访学经历比例达到37%。学院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支持计划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闽江学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学院2人入选光华学者,12人入选学校青年人才骨干工程,2人入选学校青年人才拔尖工程,3人受聘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学院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0余人。学院1班级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宿舍获团中央“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标兵寝室,1团队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山东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10余个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学院连续7次承办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设计技能大赛,学院大学生年均获得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学院累计培养近20000名本科毕业生和超过2500名硕士、博士毕业生,建院以来连续21年保持学生就业率90%以上,本科生升学率接近50%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国内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企事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年均20万元。学院与美国塔尔萨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卡尔加里大学、里贾纳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俄罗斯古勃金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挪威康士伯集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院拥有1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2个科技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培育)项目,十三五期间在校生CSC或者学校公派出国出境访问交流近300人次,本科毕业生海外留学比例接近5%

立本求新,与时俱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科专业融合发展。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学院将继续坚持“特色立院、学术强院、人才兴院”之战略,加强内涵发展,提高实力水平,努力将学院建成“油气储运工程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成为能源转型的新增长点。”

 

一、历史沿革

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国内第一个油气储运教学实验室——北京石油学院油气储运教学实验室;

1953年,成立北京石油学院力学教研室;

1986年,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教研室;

1995年,由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工程测量1个专科专业组成建筑工程系;

1999年,由油气储运教研室和热能工程教研室合并而成储运工程系,由工民建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建筑规划设计院组成建筑工程系;

2001年,储运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建筑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组成新的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2008年,建筑系成立;

2010年,燃气工程系成立。

2019年,能动工程系划入新能源学院。

二、学科专业

国家双一流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

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程力学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力学

一级博士点:力学

二级博士点:油气储运工程、岩土力学与工程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油气储运工程、力学、土木工程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土木与水利、

国家一流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山东省一流专业:建筑学(5年制)

国家级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山东省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本科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5年制)

三、教学科研平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储运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智能管道运输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油气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储气库钻采工程研究室、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市海洋能源装备防灾减灾工程技术协同

四、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参与)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多学科多主体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引领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工程创新人才、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油气储运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油库设计与管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多学科多主体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引领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工程创新人才、能源强国战略背景下油气储运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参与)、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参与)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油库设计与管理(网络教育)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工程力学、建筑设计(6-2

山东省精品课: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工程力学、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工程监理概论、城市燃气输配(网络教育)

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低温状态下甲烷燃烧化学动力学特性研究(崔淦,指导教师李自力)、微/纳米复合降凝剂改善蜡油体系流变性机理研究(姚博,指导教师李传宪)、超临界CO2管道泄漏扩散特性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滕霖,指导教师李玉星)、管道内水合物颗粒聚集和膜生长沉积特性研究(宋光春, 指导教师李玉星)


(数据截止202212月)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

邮编:266580      电话及传真:0532-86981822

电子邮箱:panzhenghong@up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