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旧版备份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备份  首页导航_old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国内第一个油气储运教学实验室——北京石油学院油气储运教学实验室;

1957年,成立北京石油学院力学教研室和热工教研室;

1986年,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教研室;

1995年,由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工程测量1个专科专业组成建筑工程系;

1999年,由油气储运教研室和热能工程教研室合并而成储运工程系,由工民建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建筑规划设计院组成建筑工程系;

2001年,储运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建筑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组成新的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2009年,建筑系成立;

2010年,燃气工程系成立。

二、机构设置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设有6个教学系:储运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燃气工程系、建筑系,并有一个学院办公室。

学院党委下设储运系党支部、热工系党支部、力学系党支部、土木系党支部、燃气工程系党支部、建筑系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等7个教工党支部和1个学生党总支部,学生党总支下设27个博硕和本科学生党支部。

三、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61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教授32人,副教授47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8%,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65%,有半年以上国(境)外访学经历比例达到33%。学院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青年泰山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12人入选学校青年人才骨干工程,2人入选学校青年人才拔尖工程。3人受聘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四、学科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

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程力学

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力学

一级博士点: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博士点:油气储运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土木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学科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原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5年制)

五、教学成果

国家级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油库设计与管理(网络教育)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参与)

省级精品课: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力学、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工程监理概论、城市燃气输配(网络教育)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储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油气储运工程实验室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参与)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油气储运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主持)、“油库设计与管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

六、科技成果

年均到位科研经费4000万元;

承担5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新增加8项;

承担多项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以及3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承担18项科技部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

发表三大检索论文合计450篇;

承办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会两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会一次,先后有11个项目通过鉴定;

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项(一等2项,210项,三等4项)

冯洪庆教授等完成的“石油生产及炼化过程的能量检测及评价方法”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吕宇玲教授等完成的“紧凑型静电聚结器研发及工业化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照亮教授等完成的“油田集输系统地热高效利用与能流分析技术研究”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玉星教授等完成的“湿天然气输送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曹学文教授等完成的“天然气集输系统湿气计量、分离及积液监测新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梁法春教授等完成的“高含水期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刚教授等完成的“埋地热油管道低流量安全输送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曹宇光教授等完成的“大水深多井口圆柱桩腿自升式平台结构设计与安全评价关键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曹宇光教授等完成的“自升式平台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价关键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曹宇光教授等完成的“大水深多井口圆柱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结构设计与安全技术”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刘建林教授等完成的“表面浸润仿生和微纳米结构的表/界面力学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曹宇光教授等完成的“自升式平台结构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大型外浮顶储罐优化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梁法春教授等完成的“高含水期油气集输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与装备”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梁法春教授等完成的“油气集输管道取样计量与腐蚀控制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三等奖;

梁法春教授等完成的“油气临界分流取样多相计量装置及工程应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七、学生培养

学生就业率连续22年超过90%,始终位于学校前列;

油气储运20031班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

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5次获得学校“红旗团委”

发起并承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承办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学校首次单位考核中,获得“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班子建设及学生工作”单项考核第一名;

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学生工作考核优秀单位”(2014-2016);

荣获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大学生在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力学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获得百余项奖励;

多次获得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社团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

连续8年获得学校田径运动会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

连续17年承办大学生舞蹈大赛,已发展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品牌项目;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

266580      电话及传真0532-86981822

电子邮箱panzhenghong@upc.edu.cn 



CopyRight @ 20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储建学院 邮政编码:26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