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专栏

师德师风建设专栏

师德标兵||“教书育人要耐心细致”——记师德标兵、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曹学文教授

时间:2019-03-11浏览:540

     编者按:2018年12月26日,校工会印发文件,10名师德标兵受到表彰。校报自本期始开设“讲好石大故事弘扬石大精神——师德标兵”专栏,展现优秀教师的学术风范、师德品格,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激励广大教职工以先进为榜样,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人学知识,可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但教育,是慢功夫出细活,需要我们付出耐心细致的努力。”曹学文教授谈到自己从教30年的收获时表示,最让他引以为傲的,不是自己取得多少成就,而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曹学文教授在关爱学生上,细致绵长,在引导学生成长上,润物无声,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生活情况,更关注他们的心灵思想进步。
  “曹老师看上去有点严肃,实际上很和蔼,非常平易近人。在日常交流学术后,都会和我们唠唠家常,聊聊最近的喜事忧事。他认真倾听,真心实意为我们高兴,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时间长了,有什么心里话,我们都愿意跟他说。”曹学文指导的博士生边江告诉记者。
  “曹老师常常把自己关注的国内外新闻和行业发展与我们分享心得体会,以身作则教我们做人做事。”曹学文指导的硕士生张骞荣表示。
  在学生的学业上,曹学文即使再忙,也不会放下对学生的指导。他在吃饭路上,出差车上,抓住一切时间与学生交流学术问题,关心学生的课题进展,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度。他还常与学生举行集体讨论,分享行业动态,现场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让学生受益匪浅。
  在教学上,曹学文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最新成果引入课堂,积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针对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施“实景教学法”,强化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
  曹学文还积极给学生做心理开导,解除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困惑,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向上。另外,他还力所能及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受到了学生的尊重。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爱国奉献
  曹学文教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油气储运专业工程背景深厚,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的特点,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创造实践条件,利用科研现场和校外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与实习和科研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针对油气储运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趋同于学术化、企业参与度低、与实际需求脱节、导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主要问题,他近年来主持多项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致力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只要有机会,老师就会带我们去生产一线,针对具体的案例和工程实际,手把手教我们。”张骞荣表示,曹学文教授经常带学生去一线现场,有时候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
  曹学文在教书育人中,引导学生要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引,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奋发有为,学好专业,报效国家。
  “我们在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现场,近距离感受国内外技术差距和国际竞争的激烈,国家利益的维持,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奋斗和努力,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曹学文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学生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找到差距,攻坚克难,报效祖国。
  在他的用心培养下,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了解专业前沿,接触行业实际,有责任心,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以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等一系列荣誉奖励,毕业后在油气行业成长进步很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提携后进,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曹学文认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有经验的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成长进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曹学文经常以公开课、教学学术沙龙等形式跟青年教师面对面,探讨教学规律,共享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在科学研究上,曹学文作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油气集输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团队,发挥作用,早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并在论文发表、项目申请、评优评奖等方面,经常给青年教师以照顾和机会,为他们进步创造条件。
  另外,曹学文教授将很多精力放在了实验室建设上,通过“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平台建设以及其他实验设备的扩充、改建和新建,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的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作为负责人,申报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领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
  曹学文教授在工作上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在为人上淡泊名利,坐得住冷板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带动他们成长和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受到了师生的赞誉。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曹学文将继续不骄不躁,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本报记者 王大勇 学生记者 高书磊 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