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师||汤楷孙:我国石油储运工程专业奠基人

发布者:郑健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880



汤楷孙,1919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41年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我国石油储运工程专业奠基人,参与设计施工了新中国一批大中小型油库,获“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汤楷孙:我国石油储运工程专业奠基人

《遇见大师》王大勇

知识报国

汤楷孙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期间,正值抗日战争,侵华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人民的悲惨遭遇令他与同学们痛心疾首,特别是目睹当时中国既不能自造飞机,更无油矿生产汽油,在反击侵略者中受尽欺侮的现状,让他刻苦铭心地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坚定了他勤奋努力、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重视科学、重视石油的种子。

1942年,汤楷孙参加当时资源委员会甘肃油矿局工作,为缓解侵华日军封锁沿海带来的油荒,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地监制、验收、整理和装运美国空运过来的钻井、采油设备,支援玉门油田的建设。抗战胜利后,汤楷孙被委派接收整理日军敌产—上海高桥储油所,担任储油所主任、工程师,这是当时敌产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一座沿海港口油库,他不仅破灭了日军拆卸设备运回日本的企图,而且顺利接收、整顿、抢修了这座油库,并组建恢复运转油库。

为打破英美等“洋”油公司石油储运技术垄断,他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并想方设法在与外商同行交往中学习,逐渐掌握了油库专业技术,并开始钻研石油储运专业技术。1946年底至1948年秋,他专门到美国炼油厂、油库、加油站、管道公司进修学习,归国后用新学知识提高油库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通用技术水平。

1949年上海解放期间,汤楷孙冒着生命危险,协助中共地下党,团结并组织员工护卫高桥油库,最终把油库所存的各种油料近万吨装备人民解放军南下的战车。新中国成立后,汤楷孙接受了当时规划全国油库布局的任务,参加设计施工了一批中小型油库,并在抗美援朝时协助东北地区在松花江沿线建设了一批战略储备性油库,为我国自行建设大中型油库摸索出了成功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创建学科

1953年,汤楷孙被中央组织部调到北京石油学院,参加筹备创立我国第一个石油储运专业的工作。汤楷孙负责制定石油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文件。成立石油储运教研室时,开始成员较少,大家边学边干,依靠集体力量,初步制定了教学文件,并开始执行。实践证明,他组织建立的储运专业学科体系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有利于尽快出人才出成果的。

石油储运专业需要机械、土木、化工等学科基础综合组成专业课程,但解放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又建立各专业学院,师资奇缺;专业课教材和实验完全是一片空白,仅有的参考资料就是莫斯科石油学院的两本教科书。汤楷孙到图书馆广泛收集参考资料,并从他自己工作经验中取材补充有关本专业国内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资料,在暂用俄文翻译教材的基础上,逐步由教研室集体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我国情况的教材。他根据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国外进修的研究,建立实验课题,进行实验架的设计安装,写出实验指示书。教研室集体完成了一个个专业实验课题,与此同时,教材和实验设备,边用边修改,也不断得到更新提高。

汤楷孙十分重视备课和讲课。他认为课堂教学首先要尽量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研究讲课艺术。他每学期都要挤出大量时间听其他老师讲课,既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又学别人讲课的艺术。汤楷孙讲课特别投入,并随时补充最新成就和有关生产实践信息,系统组织讲授内容,写出清晰讲稿。

汤楷孙曾先后主讲过十余门课程,他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广泛联系学生,注重因材施教。他告诫研究生,做学问要精益求精,做人要谦虚谨慎。他发挥了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创办人的组织领导作用,先后培养指导了多名青年教师,组织起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共同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石油储运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精心指导了储60级、储71级等两届解放军大学生,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他还多年担任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努力为军事国防事业作贡献。

汤楷孙联系实际编制习题作业,布置学生练习。由于他有实际生产经验,又能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他领导现场实习和指导设计,都深得学生欢迎和爱戴,教学效果很好。

献身科研

汤楷孙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既为生产实际服务又保证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他开展了一些研究课题,如《储油蒸发损耗》《重油加热卸车》《轻油喷射泵上卸》《含蜡原油流变性与常温输送》等,通过带领教师参加校内外科研工作,丰富了教师实际经验,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充实和更新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1983年,汤楷孙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作人员同去加拿大,与加拿大海洋石油工程公司联合进行《中国南海油田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课题。汤楷孙担任中方负责人,在加拿大考察调研联合工作半年,完成研究报告三大册。回国后,经中加双方专家评审,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后来,这一成果交付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在南海石油开发工程中应用。此外,为了研究我国生产高含蜡和高黏度原油的采集和运输问题,汤楷孙在加期间,还去美国盐湖城考察赫斯基油田的高粘原油开发技术,并写成《蒸汽热采集输工艺与设施》调研报告,提供国内有关油田参考采用。

1984年秋到1985年春,在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交通部船舶检验局与英国肯尼工程公司联合确立的《海底管道工程规范研究》项目中,汤楷孙出任中方组长,在英国工作八个月,多次与英国能源部管道工程处和英国劳氏船级社工程部商讨有关规范和设计。此项研究成果最终编写成我国“海底管道工程规范大纲”,提供给有关单位使用,并为学校油气管道课程增补海洋管道内容。

汤楷孙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收获,随时注意到在培养专业人才中的新问题,如有关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扩充海洋石油工程和加强天然气田集输和管道系统的教学内容,他都及时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1986年底,他接受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设计公司委托,带领两名教师和几届研究生完成了《海上高含蜡原油保温管道停输降温和再启动压力规律的研究》课题。该课题通过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持的鉴定,评审成果在国内居先进水平,计算软件经委托单位试用满意。

汤楷孙古稀之年,仍然珍惜点滴时间,发挥自己余热。诸如评阅研究生论文、审查新技术、鉴定新成果、技术咨询座谈等,他都全力以赴。西南联大老师的治学精神,一直鞭策他为“科教兴国”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1]石瑜·悠悠岁月拓荒情·岁月流金——记石油科技专家(一),2011275-283.

临江仙·咏汤楷孙先生

王玉宝

一滴汽油一滴血,

焦灰点激豪情。

联大高足一愤青。

玉门圣诞树,

上海又功名。

  

绍兴老酒京都韵,

学科储运初成。

大锤抡似雀开屏。

开山鼻祖也,

大树缀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