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专栏

师德师风建设专栏

储建故事||何利民教授:授业解惑,传承学术路修远

时间:2018-04-17浏览:902

头发花白,风度儒雅;目光炯炯,笑容和蔼。初识何利民,很多人都会对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独特气质印象深刻。但无论是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还是坚守多相分离技术领域的从容,他的儒雅之中其实包含着不折不扣的刚强。外柔内刚的气质中展露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豪情。

  

满腔热情,躬行教书育英才

1982年起,何利民便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在那三尺神圣讲台上一站,就是36个年头。30多年过去了,从刚入校时懵懂青涩的毛头小伙到“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何利民一直坚守着讲台,用自己的所学与所悟,做学生的引路人。

何利民时刻谨记教师的职责,把对学生的教育当作第一要务,从不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们的课程,在教学方面,他什么苦都能吃。“何老师总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满怀热情地准备上课。”硕士研究生陈建恒发现何利民常常比他们到教室还早。

在天寒地冻的大冬天,学生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瑟瑟发抖,讲台上的何老师只穿着毛衣却满头大汗。在何利民心中,学生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他上课从来都是百分之百投入,高亢洪亮的嗓音、生动形象的动作都是他赋予学生的热爱。

何利民一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有着相当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所上的每一节课,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必须有新的突破。”在本科生教学中,何利民一直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科研最新动态相结合,将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使课堂内容不断更新,保持与学科同步发展。储运专业本科生张春影在大一时因上过他的《新生研讨课》,而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他的研究生。用她的话说,何利民讲课时思路有条理性,讲课如此精彩的老师,跟着他上研究生肯定没错。

2004年,从承担教育部油气储运学科专业规范研究项目开始,何利民就一直思考如何办好储运专业的问题,他根据储运行业的发展需求,确立了以流动、传热与力学为基础,以油气储运工艺为主线,辅以机械、自动化两条辅线的“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由于储运行业高度自动化、易燃易爆危险性大,学生在现场实习处于只能看不能动的“无操作实习”状态,何利民教授提出:要结合现场最新工艺和设备、融合教师科研成果,自主研发工程化的教学设备。目前,实验室已建设有“等温输油管道实验装置”、“输气管道与城市燃气输配实验装置”等综合实验装置12套,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系统性差、碎片化严重、“实习无操作”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何利民的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下,储运专业取得了“专业规范引领、实验系统创新、实验体系完备”的建设成果。2012年,获批建设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他的带领下,示范中心承担国家、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9篇。示范中心自主研发的系列化实验教学装置输出到国内外25所高校,覆盖率达72%,有效地促进了这些院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开拓创新,“多相分离”显“真功”

“买最好的设备,出最好的数据,发最好的论文。”为追求实验的精度,何利民不惜购买昂贵的仪器,只为核实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在学生采购设备时,他向来大方慷慨,但审核学术结论时却又严厉苛刻。他常常与学生讨论这样做的原因、询问有无具体的文献和实验支持等来培养他们的严谨作风。

“搞科研可不能跟在别人身后跑,必须创新!”在何利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对科研的新思路和想法,字迹工整,思路清晰。

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组成部分,水下分离器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关键设备之一。把地面上的油田站放在2000-3000米的深水下,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把分离器变小,并能适应各种工况载荷是核心技术。”何利民表示在深水中高外压条件下分离器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技术突破的关键。

“实际上,多相流和分离是有关联的研究,之前主要偏向于理论,而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做多相流实验,终于把它搞出来了!”何利民把之前研究的分离技术与国家需求的技术相结合,将两者融合研究,终于在大批量立项的情况下抓住了机遇。“没有实验装置怎么办?自己造!”何利民等人通过自主设计和焊接,制作出油气水分离实验装置,就此开创油气储运装备研究方向。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何利民也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他的课堂实验教学以基础型实验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综合性实验台架的使用方法。“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内容都需要自己设计,因为课题太前沿,很多仪器都买不到。”硕士研究生陈剑平表示这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索性,但是可以启迪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驻扎油气分离领域的三十年中,何利民在科研上做出了令人赞叹的业绩,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紧凑型气液分离技术、油水强化分离技术、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等多相分离技术领域形成了技术优势和标志性成果,垄断了水下分离技术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他建设的“多相流和多相分离实验室”升级为CNPC重点实验室,成为学校的“窗口”实验室,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反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出版专著2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SCIEI收录140余篇。

三尺讲台,莘莘学子见证了何利民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一盏台灯,众多科研成果,渗透着何利民执着研究、刻苦攻关的职业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时,何利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因为他把真情给了他的学生,把真爱给了多相分离技术领域,把青春奉献给了平凡而光荣的教育事业。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报 记者:杨安 何星嘉 刘振杰)